基于儿童经验发展,完善幼小科学衔接 ——《度量——认识厘米》深度教研展示

作者:嘉一附小     更新时间:2023-05-31 10:08    

  今419日,上海市深入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展示活动暨工作推进会在嘉一附小演艺中心隆重举行。我校青年教师雨萦执教了一年级数学《度量——认识厘米》的展示课,精彩的课堂教学获得了专家的肯定和同行的称赞!

时隔一个月的5月16日下午,我校数学教研组内的区、校级骨干教师合作开展“基于儿童经验发展,完善幼小衔接”——《度量——认识厘米》的深度教研展示。活动由教研组长王艳红老师主持,全体数学教师、庄丽凤小学数学学科基地和朱燕青小学数学学科基地的老师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首先,区学科带头人庄丽凤老师介绍了教研背景:经验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儿童经验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倡导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孩子在情境中自主发现问题,在合作互动中分析并解决问题,为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就小学数学学科而言,就是要引导儿童致力于从“眼光、思维和语言”的角度体验和描述数学,发展儿童的数学核心素养。

那么小学数学学科如何从儿童经验发展连续性的角度进行衔接,从中获得怎样的连续性经验?教研组在对《度量——认识厘米》这节课进行课例研修时,以“基于儿童经验发展,完善幼小科学衔接”为主题,展开系列教研活动。

校骨干教师王艳红老师以课例研修的时间为轴回顾了《度量——认识厘米》一课的深度教研历程她认真分析每次教研活动的“问题解决”情况和“递进发展”的问题,从教研的“高度”“广度”“参与度”三个维度,积极反思教研活动的成效。纵观这几次的教研活动,老师们都能围绕活动的主题与任务,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在问题解决后递进发展,不断优化《度量——认识厘米》一课的教学设计。在深度教研的实践中,参与活动评价的教师正以研究者的身份角色置身于教研活动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促成了持续的教研反思和后续的教学实践改进。

区骨干教师庄海燕老师围绕“一年级学生有关‘度量’的学习经验到底有哪些?教学《度量——认识厘米》一课的起点在哪里?”这两大问题,对设计的八道前测题结果进行了逐一分析:调研题目的分析--把握儿童学情,精准确定教学目标;调研数据的分析--基于儿童经验,精细打磨课堂操作。进而提出“教什么”“如何教”“教到何”这三个发人思考的问题,科学指导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展示活动现场,老师们观看了顾雨萦老师执教的《度量——认识厘米》的教学视频。随后,校骨干教师彭贝妮老师做了《优化课堂教学 落实核心素养》——《度量——认识厘米》的课堂观察评价。她从“立足单元视角,精准设计教学目标”;“关注核心素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规范课堂常规,促养课堂学习习惯”三个方面,深度剖析了顾雨萦老师是如何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动手探究合作中,初步建立长度量感,直至经历创造过程,理解测量工具构造的认知历程。进一步明确:真正做到“教下去的是技能,留下来的是素养”是我们数学教师永恒不变的追求。

区学科新星吴天怡老师对本课例研究成效做了反思与展望,她强调:幼小衔接工作必须站在儿童视角,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已有学习经验,聚焦学习任务,认真分析学习任务所需的儿童前期经验,激活和调用儿童原有关键经验,从而突破学习任务的重难点。在儿童的世界里,我们将成为一名追光者,尊重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看见儿童生长的力量,关注儿童成长的需要,让每个孩子发展的“可能”成为真正的“可能”!

最后,上海市正高级教师朱燕青老师对本次深度教研展示活动做了点评。她高度评价展示活动有设计、有路径、有成效。整个活动流程精心设计,每个展示环节有逻辑、有递进。课例研修的过程同时也是校本研修的过程,教研目标清晰,能聚焦主题、立意深沉,探究有深度,活动有示范性和辐射、引领作用。

在本次课例研修的教研活动中,相信不管是执教者还是参与活动评价的教师,大家都在深度教研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有所成长,这就是深度教研的魅力所在!走在深度教研的征途中,解决真实问题,提升课堂教学品质,“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将继续一路思考、一路前行!

1685499132627626.jpg

1685499132460739.jpg

1685499130567370.jpg

1685499133691672.jpg

1685499134642718.jpg

1685499134902802.jpg

1685499134404444.jpg

沪ICP备11021021号-4  |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4770号

Baidu
map